波斯风情│白布裹身,一切从简

一年一度春草绿
又是一年清明时
清明既是节气又是节日
这一时节
万物吐故纳新.
气清景明
大地一派春意盎然
是踏青春游的好时节
但清明活动不只踏青游玩
行清墓祭才是主题
在万象更新、春和景明的
慎终追远之意

生老病死人生四苦
谁都必须经历
当生命走向终结
最悲伤难过的是留下来的亲人
为了抒发对逝去亲人的怀念
人们会举行隆重的葬礼
每个国家都有不同的丧葬文化
作为伊斯兰教国家的伊朗
伊朗的丧葬礼仪主张一切从简

▲亚兹德是伊朗拜火教的最大中心,其境内的“寂静之塔”保存最完好,数量也是最多的。
曾经伊朗是实行天葬的
这是因为当时伊朗流行的是拜火教
拜火教认为
秃鹫啄食尸体
能使人通过生物重返自然
他们还认为
木头接触尸体时会被污染
而石制的或铁制的不会
所以他们会将遗体裹在白色棉布中
放置在用石块砌成的
建造在山顶上的环形无顶建筑
这种建筑被称为“寂静之塔”

▲中间的圆坑,是用来堆放尸骨的
在1978年以前
伊朗的拜火教徒仍保留天葬的传统
但现在已被禁止
这些以往只有拜火教的祭司和抬尸人
才能进入的寂静之塔
现在已经成为景点
对公众开放
拜火教在波斯土地上逐渐没落
伊斯兰教后来居上
成为现在伊朗的国教
全国99%的人都是穆斯林
所以伊朗现在的丧葬习俗
带有浓厚的伊斯兰色彩

▲位于尼沙布尔的著名波斯诗人阿塔尔的陵墓。
在伊斯兰教中
葬礼应该尽快举行
先知曾经说过:“你们宜速埋亡人,如属幸福者,宜早使其获福,如系不幸者,亦当尽快使其远避火狱之灾。”“如早晨死了,不可停放过午,黄昏死了,不可过夜。”
一位教徒归真后
其遗体将在家里
或在Mordeshu khune
由同性至亲用清水洗涤干净
然后用被称为Kafan的白布
将其自顶至踵包裹妥当
这块质朴的白布
代表的意思是
你赤身裸体地来到这个世界上
那么离去也只应带盖着一块简单的布
然后举行赞礼
仪式完成后
即进行土葬

▲伊革命卫队准将侯赛因. 阿萨德拉希葬礼上,大批市民为其送葬。
伊斯兰的葬礼仪式简单肃穆
大多在下午举行
历时数十分钟
仪式结束后逝者被放送往安息地
通常由男性抬棺
如果死者是女性
那么抬棺人应是Mahram
与她关系最亲近的男性亲属
送葬队伍一边跟随一边吟诵lâ ilâ ilallah
这是一句阿拉伯语短语
意思是“没有上帝,只有上帝”
亡人入土为安后
送葬者将前往清真寺
继续他们逝去的亲人祈祷
参加葬礼者应该带上白花
如果无法亲自到场可以送去白花
而送葬者在葬礼结束后
短时间内将继续穿黑色衣服
并不进行任何美容活动
以示对死者的尊敬

▲Halvâ,一种用油、面粉、玫瑰水和藏红花制成的传统波斯甜品
Halvâ和塞入核桃的红枣
是伊朗葬礼上必备的食品
在吃东西之前或之后
你应该为死者祈祷
这个祷告词是古兰经中的一段经文
叫做“Fâteheh”
每当伊朗人前往墓地探访亲友时
他们会用手指或小石头敲击或触摸墓碑
然后念诵“Fâteheh”
触摸墓碑的背面
是使死者意识到有人来探望他们了
据说,前往公墓的吉祥时间
是在星期四晚上

逝者已矣,生者如斯
慎终追远,时常感怀
图片来源于网络
版权归原作者所有
点击阅读
点击阅读
点击阅读
点击阅读

